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01期 94-96   出版日期:2019-06-03   ISSN:1006-6977   CN:61-1281/TN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卓越船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国务院明确提出:“大力开展由学校牵头, 企业跟进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模式, 进一

步推进校企合作一体化育人的创新模式。”[1]《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强调,

职业院校与规模以上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 强化人才培养需求导向, 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实现资源共享、校企协同育人。[2]积极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卓越船员”人才培养模式, 对解决当前船

员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提升船员培养质量和船员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对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理解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特征是产教深度融合、双导师育人。在现代学徒制基本思想的指导下培养具有工匠精神

的能工巧匠, 可参考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方式。该模式注重企业实践与学校理论教育相结合, 在不断总结

经验基础上, 将其重新应用到企业实践中, 实现技术和能力的提高。[3]在实行双导师育人过程中, 校企两

位导师既共同协作制定与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培养计划, 又各司其职使学生在吸收不同导师知识和经验的基

础上,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从而保障职业发展的连贯性。通过

岗位培养、工学交替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及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动手实践中, 又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

在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工学交替实现了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培养目标的融通, 这也是现代学徒制的精

髓。

2 现代船员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1 课程导向滞后于船员需求
航海人才职业教育既要立足国情, 又要符合国际公约要求, 使学生既掌握航海高技能, 又具有现代航海家

精神。然而, 当前国内航海职业教育的课程导向更多的是唯成绩论, 学生拿到适任证书就可以到企业工作

。让毕业生通过死背题库的应试教育途径获得船员适任证书的培养方式, 不能有效提升其理论知识水平和

综合技能, 无法培养出符合船员需求的高质量航海类毕业生, 并进一步致使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缺

失。同时, 当前课程设置较多的依然是老旧的课程建设方案, 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航运管理人才对多学科

、多技能、多工种课程学习的需求, 致使毕业生上船后不能很快适应船员的工作。

2.2 课程内容设置脱离船员岗位要求
船员培养课程是船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单位。工学结合是实施船员教育的核心要素, 它要求船员培

养课程内容要与航运企业岗位需求融会贯通。一方面, 船员培养课程内容要与国际海事公约要求匹配, 培

训院校也要按照公约准则培训船员;另一方面, 由于航运科技快速发展, 航海技能要求不断提高, 客观上要

求课程内容的编写要以企业岗位需求为纲。因此, 船员培养仅仅依据船员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 而不能准

确、透彻地把握企业需求和岗位标准, 将难以与航运市场人才需求达成有效融通。

2.3 教师指导脱离学徒制本色
学徒制是实施高技能航海人才教育的关键路径, 这需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适应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思路。当前一些高职院校聘请一些资历较深、经验丰富的船长、轮机长任教, 但由于航海工作较为特殊,

这些教师的流动性较大, 致使学生很难像真正的学徒那样得到专门教师的持续指导。而且, 不同的教师对

航海教育的认知差异较大, 容易导致学生专业思想波动, 不能在实践操作岗位安心做学徒。

3“卓越船员”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3.1 培养高职业素养的专业型人才
在船员培养中开展现代学徒制是航海类院校与航运企业共同实施的重大改革, 实行学校牵头企业跟进联合

招生、联合培养“卓越船员”的人才培养模式, 能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

动中, 通过在船实习强化岗位认知、岗位技能等专业技能的培养。[4]通过“卓越船员”人才培养计划的实

施, 让学生提前接触将来要从事的工作, 有益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分

油机学习为例, 学生通过到船上实地操作分油机的启动、工作以及维护等内容, 了解了分油机的结构、工

作原理以及在船上的重要作用, 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为返校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做了思想

再动员。

3.2 培养理实并重的全面型人才
“卓越船员”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船员”培养模式。传统意义上的船员职业教育是学生在学校学习

两年半, 再到航运企业实习半年, 完成三年的职业教育。而在“卓越船员”人才培养模式下, 以江苏海事

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学生入学后先学习一些船员基本必备知识, 考取相应的培训合格证

书, 包括基本安全培训 (Z01) 、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训 (Z02) 、高级消防培训 (Z04) 、精通急救培

训 (Z05) 、保安意识培训 (Z07) 、负有指定保安职责船员培训 (Z08) , 并完成值班机工业务培训, 考取

机工值班证书, 然后到企业上船实习。学生在高级船员的指导下完成6个月的船上实习, 然后再回到学校学

习剩余的相关课程, 在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循环过程中, 提升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3.3 培养具有现代学徒制特色的高技能航海人才
在“卓越船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下, 参与“卓越船员”培养计划的学生要与意向公司签订培养合同, 由

企业导师为他们制定在船学习内容, 并由企业导师监督学习, 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在船工作时遇到问题

无助的情况。学生返校后的理论学习多安排在理实一体化教室, 边学习理论知识边通过拆卸设备加深对知

识的理解。理论教学以学校教师指导为主, 实践教学以船上高级船员指导为主, 分工协作, 共同解决学生

专业知识的学习问题, 从而实现双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将航海职业素质养成融

入航海类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华洋海事为例, 该公司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卓越船员”培养计划

后, 先后安排多名船长、轮机长到校收徒, 开展学生的联合培养计划,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卓越船员”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4.1 校企联合招生
校企联合招生 (订单班培养) 是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基本途径。“卓越船员”培养计划内学生的培养采

用订单班式培养是最理想的方式。在学生加入“卓越船员”培养计划时, 企业、学校、个人三方签订协议,

明确航运企业、学校在“卓越船员”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的分工。学校为学生的上船实习购买保险, 解决

学生实习时的安全责任问题, 明确“卓越船员”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 选定校企双导师, 共同制定每个

学生的培养方案, 共同监督学生的学习, 相互监督各自责任的落实, 实现三方共赢。

4.2 学生在船实习
“卓越船员”培养计划的教学通过围绕航海岗位所需的职业要求进行, 将学生实训岗位安排在真实岗位上,

让学生切实体会课程内容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而调动他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 顶岗实习使学

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较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增强在业务提

高、职务晋升上的优势。通过在真实岗位上进行实际工作, 在航行中教学, 在教学中举例, 在对比中反思,

真正培养出企业渴望的综合性人才, 真正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衔接。

4.3 实施“按岗教学”
现代学徒制“卓越船员”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船员实际工作环境为依托的教学模式, 不同岗位分别对待, 通

过理论学习、仿真模拟、实船实践等形式, 学习各岗位所需掌握的具体知识, 以实现学生对当前岗位的快

速适应和技能的较快提高。以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从实习生到三管轮、从二管轮到大管轮都要分管具

体设备并进行维护保养,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工作详细分工, 同时也要求作为实习生的航海类

专业学生更应该注重各个不同岗位知识的学习。

4.4 双导师联合考核
老师和师傅对“卓越船员”人才培养分别采用知识和岗位两种标准进行考核。知识考核可以采用英语口语

、计算机考试等形式进行。岗位考核可以利用实船设备进行动力设备操作或拆装。以“三管轮”岗位的考

核为例, 油水分离器是船舶防污染设备之一, 港口国检查的必查项目, 知识考核由校内导师负责, 可以采

用英语进行, 以考查学生对油水分离器的排污要求、工作原理以及故障报警灯方面的知识;岗位考核由企业

导师负责, 让学生利用船上的油水分离器进行实际操作, 以考查学生能否正确使用油水分离器、动手能力

是否符合要求。学生只有通过学校老师的知识考核和企业师傅的岗位考核, 才能达到“卓越船员”人才培

养的要求。

5 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以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实施

“卓越船员”人才培养, 是解决当前制约我国船员培养质量提升瓶颈的突破口。双导师指导、工学结合可

以有效解决理论实践两张皮的传统难题, 实现人才培养为社会所需、培养规格与企业对接的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