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01期 84-86   出版日期:2019-06-03   ISSN:1006-6977   CN:61-1281/TN
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问题与对策——以广东省为例


中高职一体化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

要任务。[1]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普遍存在中职教育吸引力不足、高职教育生源严重短缺、中高职衔接不畅

等问题。中高职一体化改革是破解这些难题的重要策略, 也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但

在实践探索中也出现了诸多瓶颈问题, 制约着这条道路的畅通性, 亟待我们思考和解决。

1 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是中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育体制、教学内容、资源共享等方面相互衔接

、相互分工的一种有机结合, 两者互为补充, 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从而实现较高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使中高职教育作为一个整体, 便于发挥整体功能效应, 对解决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存

在的种种问题大有裨益。

1.1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需要
推行中高职一体化改革是广东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目

前, 广东经济转型升级处于加快发展时期, 实行中高职一体化改革, 建立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办学模式, 以

中职促高职、高职带中职已成为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的一种共识。中高职一体化办学能够增加职业

教育的自然吸引力, 有利于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深化广东省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

1.2 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出路
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有利于中高职院校优化管理体制, 解决中职学校长期存在的发展问题, 使中职毕业生能

够继续深造, 拥有继续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 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

学历层次不断高移、专业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也可改变人们普遍认为的中等职业教育是终结性

教育的观点, 有利于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色。[2]中高职一体化办学能进一步发挥中高职学校的办学

特色, 发挥高职院校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引领作用, 促进学校系统地规划调整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 优化专

业布局和教学安排, 科学有效地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阶梯式提升。

2 广东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存在问题分析
2015年, 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厅属职业院校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 大力推行厅属中高职院校一体

化发展。实施方案规定从一体化改革规划建设方案批复之日起至中职学校管理体制调整前, 省教育厅委托

高职院校代管“组”内中职学校, 代管期间, 中职学校原则上维持“五不变”, 即中职学校的校名和独立

法人地位不变、发展中职教育办学定位不变、人员编制和干部人事管理不变、资产产权隶属关系不变、现

有财政投入政策不变。但通过调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科技职业技

术学校三所学校的联合办学情况发现, 在这种模式下的实践中, 广东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在体制机制、专业

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实训、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2.1 办学缺乏统筹, 体制机制有待突破
广东省对中高职一体化办学进行了试点改革, 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总体而言实践推广力度不大, 有关部门

政策支持不够, 发展规划尚未成熟, 中高职各自为政、缺乏统筹, 且一体化管理方面存在断层, 阻碍办学

的深入发展。中高职学校现有体制机制无法很好地满足一体化改革的需求, 尤其在事权划分、资源配置和

经费统筹方面的权责界限有待进一步厘清。

2.2 教学内容同质化, 人才培养方案有待进一步协调
合作院校间相近、相同专业较多, 这是推行中高职一体化改革的良好基础, 但也存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重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文化基础课程脱节、专业理论课程重复、专业技能课程倒挂等问题。近年

来, 合作院校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但与社会要求和学生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2.3 师资搭配不合理, 教师职教能力有待提升
合作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尤其是在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

构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专业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与企业生产实际有一定差距, 教学设计能力尚不能完

全支撑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间的师资优势尚未实现真正互补, 特别是高职院校在理论教学、技术服

务、教学研究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尚未放大, 形成辐射效应, 对中职内涵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4 实训设施落后, 实训场所有待改造升级
合作院校普遍存在实训场所面积不足、设备老化、实训基地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在实训场所建设

和实训设备安排方面没能按照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培养方案的目标建设, 各自为政, 缺乏统一规划, 有待整

合、改造和升级。尤其是两所中职学校的校内实训基地生均占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偏低, 智能化、信息化

的实训基地不足, 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 中高职教育衔接不畅, 不能较好地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的要

求。

3 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发展策略分析
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改革发展需要以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 着力解决发展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性问题

, 发挥好整体的功能作用。同时, 各合作院校需要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挖掘促进自身内涵发展的动力源

, 特别是要将加强教师职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设计能力作为突破口, 力求打造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

3.1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中高职集团化办学
中高职集团化办学是高职与中职及其他办学实体通过签订共同合作协议, 按照共同章程组成的职教集团。

高职院校为集团牵头单位, 以集团为平台, 吸纳中职学校为集团核心成员, 扩展职教集团的功能, 提高资

源使用效能, 实现集团化办学的规模效应。通过改革创新现有体制机制, 进一步厘清中高职院校在事权划

分、资源配置和经费统筹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制度体系的有效衔接。

3.2 优化专业结构, 推进人才分段培养
从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逻辑目标出发, 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既保留各校的特色品牌专业, 又通过专

业整合创建新的特色品牌专业, 做好“加法”和“减法”, 形成优势互补、品牌凸显的专业结构体系。通

过中高职一体化改革,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学实施、资源开发、评价反馈等方面建立行之

有效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机制, 做到贯通培养, 推进职业教育“立交桥”建设。学校按照工学结合、校

企合作的原则, 坚持产、教、学相结合的“三二分段”原则, 构建新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合理安排课程体

系与内在结构的相互衔接, 有效整合中高职两个教育教学体系资源, 使中职学生能比较自然地融入高职教

学范式体例之中。[3]

3.3 建立师资互聘机制, 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一是通过一体化改革, 整合院校之间师资整体规划, 建立有效的师资流动与聘用机制, 组建由中职教师、

高职教师和行业企业导师组成的项目团队, 搭建教师互动平台。二是利用高职院校教师的理论和科研优势

, 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 提高中职师资水平。三是发挥中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资源整合优势, 完善教

师职业教育培训内容和模式, 在教师中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终身教育。

3.4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改造升级实训场所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走统筹、共享道路, 实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通过对中高职院校的实训场所和实训资源

进行统筹、规划、整合、改造和升级,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资源共享、设备条件先进、管理科学规范

, 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建设集专业技

能实训教学、师资及企业职工培训、技能考核、技能竞赛、教产合作服务“五位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实

训基地。以实训基地使用的集约化运转进一步改善实训实习条件, 实现中高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为一

体化教学、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创造良好条件。

4 结束语
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是促进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联动发展的有效途径, 有利于推动职业

教育资源的使用向集约化方向发展。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区域特色, 更多的是着眼和服务于当地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需求, 这也为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走向一体化提供了现实的合作基础。以高职院

校为中心, 统筹协调相关中职学校共同参与组建教育集团, 从专业布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资源配置等

方面系统优化, 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是促使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实现道路中的重要举措。对

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需要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对待, 客观分析其成因和研究解决方法, 促进中高职一

体化这一新事物的健康、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