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01期 55-58   出版日期:2019-06-03   ISSN:1006-6977   CN:61-1281/TN
中土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记南京湖熟《保继堂马氏宗谱》新发现


2018年3月, 为筹建南京湖熟清真寺“湖熟伊斯兰教史馆”展览, 杨海元阿訇深入湖熟乡老中收集展览资

料, 意外发现马士龙老人收藏的一套湖熟《保继堂马氏宗谱》, 这是继江宁区水荆墅发现《金陵绳武堂沈

氏宗谱》后的又一大新发现。《保继堂马氏宗谱》显示, 最后一次修谱时间为“大清光绪癸己拾玖年仲夏

”, 其中还收录了康熙十年序录、乾隆三十九年二十个字辈、嘉庆十四年公立新谱六本、道光三十年另立

新谱一本、咸丰元年谱序等内容。《保继堂马氏宗谱》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回族家谱历史中马氏宗族研究的

空白。人们常说:“十个回族人, 九姓马, 九马不同宗。”保继堂先祖马白好五丁来自当时陆上丝绸之路

最远的国家———鲁密 (迷) 国, 即今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可见, 这支马姓来源于万里之外的土耳其

, 彰显了中土两国人民自古以来的友好交往史。《保继堂马氏宗谱》透露了诸多新信息, 有必要做一番研

究。

1 保继堂马氏先祖来自鲁密国
《保继堂马氏宗谱》首页记载:“岁在洪武年间庚申十一月西域鲁密国人, 马氏祖宗马白好五丁公赍贡来

京, 丙寅正月至金山, 值故元将帅纳哈出为边患, 于来道有阻, 故投随部下相附纳。”

宗谱明确记载, 始祖马白好五丁于洪武十三年 (1380年庚申) 从西域鲁密国赍贡来京, 于洪武十九年

(1386年丙寅) 到达金山, 因金山被元将纳哈出占领, 前往南京的道路受阻, 只能先投降纳哈出的部下。

马白好五丁一行人从鲁密国到达金山, 在陆上丝绸之路上行走了六年时间, 可见路途遥远。

西域鲁密 (迷) 国在今何地?笔者通过林梅村著《蒙古山水地图》一书, 从其中收录的三种版本的地图寻

找到答案。这三种古代地图分别是《陕西通志》版《西域土城人物图之十》、《陕西四镇图说》版《西域

图略之五》、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西域地图人物》明彩绘本之五。三种版本的地图都是在最后一幅城图上

标有鲁迷城, 并记载“鲁迷城其城二重, 自立王子, 有缠头回回及汉儿人, 有通事, 种旱田, 不出物产至

孛罗撒”。[1]三图标注的鲁迷城就是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林梅村以这三幅图为依据, 认为《蒙古山水

地图》是一幅不完整的图, 缺少了从天方到鲁迷一段。

由以上分析可见, 保继堂马氏先祖是来自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最远的国家———鲁密 (迷) 国。《保继堂马

氏宗谱》的发现为研究古代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 史提供了实物依据。

2 马白好五丁经历冯胜大战金山之战
《保继堂马氏宗谱》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明洪武二十年金山之战的情况。笔者研究南京现存的马氏家谱发

现, 保继堂始祖马白好五丁、唯一堂始祖马古台、赐香堂始祖可马鲁丁等都是于明洪武二十年从金山迁居

南京。金山位于今什么地方?全国知名的金山有很多处, 如镇江的金山、松江的金山等, 而冯胜大战金山

的位置是在今内蒙古哲盟东境西辽河南岸。[2]《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记载:“明洪武二十年冯胜至金山北

元大将纳哈出降。”[3]

《明史》对金山之役的记载更为详细。“二十年命胜为征讨大将军, 颖国公傅友德、永昌侯兰玉为左右将

军, 率南雄候赵庸等以步骑二十万征元。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景隆、申国公邓镇等皆从。帝复遣故所获

纳哈出部将乃刺吾者奉尔书往谕降。胜出松亭关, 分筑大宁、宽河、会州、富峪四城。驻大宁谕两月, 留

兵五万守之, 而以全师压金山。……纳哈出将士妻子十余万人屯松花河, 闻纳哈出伤, 惊溃。胜遣观童谕

之乃降, 得所部二十余万人, 牛羊马驼辎重五百余里。……尽将降众二十万人入关。帝大悦, 使使者迎劳

胜等。”[4]从《保继堂马氏宗谱》得知, 其先祖于洪武十九年 (1386年丙寅) 到达金山, 在金山暂住不

足一年时间, 就发生了金山之战, 故保继堂马氏籍贯所在地应是鲁密国, 金山只为寄居之地。

3 马白好五丁率庞大团队来华朝贡
《保继堂马氏宗谱》乾隆三十九年序记载:“湖熟镇马氏祖宗先祖来自西域鲁密国由赍贡而来也, 洪武元

年奉国王遣随天方国人入京至二年, 上置司监征十一人来京议历法占星象。”这段记载显然比之 (清) 谷

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记载的“洪武二年四月征故元回回天台官郑阿里等十一人至京”更为详细。[5]显

然, 马氏祖宗之一随同郑阿里、伍儒等十一人, 先行到达南京组建钦天监。洪武元年, 徐达、常遇春占领

元大都北京, 缴获大批伊斯兰教经典和科技、天文、星象作品。郑阿里、伍儒等十一人利用缴获的资料开

始了翻译和研究工作。其中, 明代时期天方国人首次入京也填补了历史研究空白。

《保继堂马氏宗谱》中提到的这位通回回天文历法的祖先又是谁呢?笔者经多年研究发现, 此人应该是南

京大测堂马氏的先祖。同时, 这也证明《南京回族伊斯兰教史稿》第98页所记载的“大测堂马始祖马沙亦

赫是从宁夏返回南京”的说法是错误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大测堂马氏根据家谱制作了一幅长264 cm、

宽113 cm的《大测堂马》中堂挂轴, 后被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杨毅先生所收集, 现保存在南京市伊斯兰教

协会, 也被杨怀中、余振贵主编的《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收录。

《大测堂马》挂轴中记载:“始祖德鲁丁公, 赐姓马, 名钦, 字彦明。公为西域鲁密国人, 真教, 精通天

文数学。于明洪武二十年 (二年之误) 携三子赍贡来华, 随宋国公内附, 明太祖嘉其学有渊源, 遂留朝用

, 封回回太师府爵, 钦天监博士, 赐姓马, 封大测堂, 就明德后外姓。明洪武二十五年 (五年之误) 乞假

回西域, 三年返途至浙西绍兴馀姚山病卒, 遂葬是地, 三子哈沙构庐守墓, 于此为家焉, 历见四库。真教

至清康熙年间, 始改清真教。”[6]185

由于挂轴的文字过于简要, 尚不能弄清楚历史, 笔者结合《保继堂马氏宗谱》的记载可以更易弄懂“大测

堂马”的赐姓和由来。“我祖长子沙亦黑公, 字仲德, 招为驸马, 赐配十三公主。因马皇后敬爱皇亲且赐

马氏, 乃马皇后外家姓也。因我祖执掌钦天监, 有测天文之学, 皆称大测堂先生, 复蒙赐我姓马氏大测堂

堂号。”[6]188沙亦黑是测量天文的, 因而被称为“大测堂”。

马氏后裔所持先祖是来自鲁密国的观点是可信的。马德鲁丁与儿子回乡探亲是因为故乡有妻室, 途中顺道

去圣地麦加朝拜。从“三年返, 途至浙西绍兴馀姚山病卒, 遂葬是地”的记载来看, 他们应该是从海路而

来。撒马尔罕在中亚, 远离大海, 路上丝绸之路沿线仍在元军的统治之下, 很难三年返回中国, 正因为马

德鲁丁祖籍是鲁密国, 才有条件选择走快捷的海路。

最早者追述鲁密国来华定居的应该是安徽《怀宁马氏宗谱》始祖马依泽。笔者曾专程去安庆敦悦堂马探花

第探访, 得到了安庆伊协秘书长王润生先生的热情接待和亲自讲解。展室里陈列着2008年8月8日重修的《

敦悦堂马氏宗谱》共十五卷。该谱始修本是明朝骠骑将军马义 (马依泽第二十代后裔孙) 于明宪宗成化八

年 (1472年) 奉旨编修刊印。《一世谱牒始祖列章》记载:“始祖马依泽公, 号渔叟, 西域鲁穆国人, 肇

由来中, 时建隆二年, 岁次辛酉, 旌表天文略部, 封授钦天监, 加世袭侯爵, 筑居陕西西安府泾阳县永安

镇李尚书塔旁。……生子三:一曰额、二曰怀、三曰忆。”

青县马氏始祖马仲良公的五代孙马思聪、马彦诚所做《创谱序》记载:“自宋朝我祖依泽公由西域鲁穆国

来中, 即于建隆二年特授钦 (司) 天监监正, 筑居陕西西安府泾阳县永安镇, 经十余世迁居金陵, 又数世

至我高祖仲良公, 于明朝永乐二年来直隶青县。”关于马依泽对宋初天文学的贡献, 陈久金与马依泽的后

裔北京钢铁学院教授马肇曾先生有专题论述。[6]144

笔者所罗举出的《大测堂马氏宗谱》《怀宁马氏宗谱》《青县马氏宗谱》的始祖都早于湖熟保继堂马氏始

祖由鲁密国来到中国, 而且相继定居南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古代的鲁密国是出天文学者的地方, 回

族天文学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不仅仅是满足众多旅居中国穆斯林的宗教生活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弥补了

中国传统天文学的不足。

关于明初马白好五丁赍贡时所率人马规模, 《马氏宗谱》有明确记载。“癸丑诏大将军冯胜以故元降将纳

哈出所部属将校及鲁密国赍贡人三千三百余人送至京师, 同来者还有金、哈、沙、赵等姓38户。”[7]20

由此可见, 马白好五丁是率领一个庞大的团队来赍贡, 洪武十三年从鲁密国启程, 洪武二十年才最终达到

京城。马白好五丁是带家属赍贡, 一同前来的还有唯一堂始祖马古台、赐香堂始祖可马鲁丁、一户马乃正

、一户马鸾即色法沙、一户马惟巽等, 非马姓有十户, 其中一户金一忠最值得关注 (该谱嘉庆年遗可稽“

一户金大舆有祖系西域鲁密国人, 洪武二十年赍跟贡”) 。金大舆约生于弘治七年 (1494年) , 卒于嘉靖

三十八年 (1559年) , 字字坤, 号平湖, 金贤次子。金贤 (1457年至1528年) 字士希, 号东园。关于金贤

长子金大车, 《子有集序》称:“先生西域默伽人也, 太祖时归附, 授鸿胪寺卿, 赐姓, 启宇遂为金陵人

。”一说是鲁密国人, 一说默伽人, 笔者认为《保继堂马氏宗谱》的记载更具体。“洪武二十年赍跟贡”

比之“太祖时归附”更准确。金贤、金大车、金大舆成为明代南京著名回族文人, 无疑丰富了马白好五丁

赍贡使团的后续内容。

4 朱元璋敕建二寺安置西域学者
朱元璋当年参加的农民起义地淮西地区, 正是回族聚居地。在此, 朱元璋吸收了大批元朝回族军屯户、贫

困户参加义军, 在浴血奋战中与广大回族将士们建立了深厚友谊。由于回族人体格强悍、骁勇善战, 多被

朱元璋重用, 常遇春便是其中一员。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 更重视对回族学者的征诏。“洪武元年置回回司天监, 诏征故元太史院回回司天监

黑的儿 (即海达儿) 等十四人至京师。洪武二年, 寻召回回司天台官郑阿里等十一人至京师。”[7]113洪

武二十年, 朱元璋又安置了跟随宋国公归附中华马白好五丁赍贡使团。《保继堂马氏宗谱》记载:“钦蒙

太祖高皇帝喜其宾服, 钦赏紵丝银钞等物, 着礼部给与脚力前往永平府搬去寄住家小来京, 勅建二寺安插

将马白好五丁等八户分在礼拜寺, 可马鲁丁等五户分在叫佛楼净觉寺, 子子孙孙习学番经焚修香火祝延圣

寿, 寄籍江宁县贫民一坊带, 管优免差役不入版籍, 每遇大造黄册之年, 另造回回小册一本。随同黄册汇

交。”

明弘治五年 (1492年) , 王鏊撰文《敕建净觉寺礼拜寺二座于江南应天府之城南碑记》, 也佐证了《保继

堂马氏族谱》的记载, 缺少将马白好五丁等八户分在礼拜寺的内容。[7]396将叫佛楼净觉寺改为望月楼净

觉寺, 礼拜寺就是雨花台回族大营礼拜寺, 其规模能安置八户居住, 显然要大于净觉寺。《保继堂马氏族

谱》还记载马白好五丁家族世袭礼拜副掌教一职, 明嘉靖年间马小泉公入籍上元住居湖熟镇, 这些耳目一

新的内容填补了南京回族研究的空白。

为何称叫佛楼净觉寺?据明礼部纂修《洪武京城图志》载:“叫佛楼在三山街北, 即陈朝进奏院故址, 宋改

极恩光孝观。今即其地为叫佛楼。”[8]叫佛楼为明初朱元璋接待海外来宾所建十六楼之一, 故有很高名

声。《保继堂马氏宗谱》称净觉寺为叫佛楼净觉寺, 是因为净觉寺在叫佛楼以西不远, 方便寻找。将叫佛

楼净觉寺改为望月楼净觉寺显然不合适, 因为望月楼仅仅是净觉寺一座建筑而已。

《保济堂马氏宗谱》载有祖宗马白好五丁为西域鲁密国人。《明史·西域传》中有鲁迷国, 疑鲁密即鲁迷

, 但也没有记载其明确的地址。已故回族学者马以愚认为:“鲁密原来是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后来成为

伊斯兰教国家的领土, 由于罗马帝国在欧亚无不知晓, 故仍自称鲁密。鲁密、鲁迷和鲁穆为同一地名的意

译。”[6]190

纳国昌在《十九世纪阿拉伯世界采风录———介绍朝觐途记》一文中说:“近代见诸文字记载, 访问土耳

其文化古城伊斯坦布尔的第一个中国人, 无疑马德新。”[9]因为地中海也称为鲁穆海, 加上前述对三幅

古图的研究, 可见西域鲁密便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5 结束语
自洪武初年由鲁密国相继来南京定居的四支天文学家后裔, 经过长达200余年的融合和发展, 在语言、民

俗、生产方式、生活状况等方面已经完成中国本土化。保继堂马小泉于明嘉靖年间入籍上元居湖熟, 成为

编户齐民, 结束了在华客居另造回族一册的历史, 成为中华大家族的一员。《怀宁敦悦堂》《青县崇伦堂

》《南京大测堂》《南京保继堂》等众多马氏宗谱的相继发现, 无疑丰富了元明时期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

研究的内容, 成为中国与土耳其两国人民延续一千多年友好交往历史的有力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