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03期 96-98   出版日期:2016-09-25   ISSN:1006-6977   CN:61-1281/TN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舆情中的角色定位研究


在互联网技术影响下, 新媒体时代已悄然到来, 网络信息的形成和传播出现了新的变化。从先前火热的百度贴吧、各大论坛和微博, 到至今发展迅猛的知乎、微信公众号运营等, 层出不穷的网络传媒方式不仅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和参与, 还把网络舆情的动向由PC终端转到了移动终端。每一台电脑、每一部智能手机背后的用户既是信息接收者, 更是信息的传播者,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互动中和网络表达中。

截至2015年12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 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 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90%, 其中20-29岁年轻网民占总数的约30%, 而高校大学生是年轻网民中的重要组成群体, 是网络讨论中最积极和活跃的群体。由于天然的好奇心和敏感性, 在校大学生极容易在网络上表达对网络焦点问题和热点事件的看法。如果其想法和意见不得到重视, 就可能演化成网络炒作, 不良情绪和不成熟想法可能迅速传染, 激发更多不满情绪, 衍生出更多矛盾, 从而形成来势汹涌的网络舆情。因此, 辅导员们必须重视对高校学生舆情的研究, 深入对其进行分析、管理和引导, 对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准确地了解和预测, 以更好地应对学生网络舆情危机,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义
“角色”一词在社会学范畴讲是指个体符合社会期望实现其身份的权利和义务的特殊行为模式, 社会学角度认为角色由三个要素构成, 即个体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和期望、个体的行为模式。[1]高校辅导员, 在本文中是指普通高等学校的辅导员, 这一角色内涵包括社会、学校管理层和学生对辅导员的行为模式的期待, 以及辅导员自己对其行为的认识。辅导员不仅负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指导、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工作, 更是所带班级或专业大学生小群体的“管理者”, 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重要纽带。

随着高等教育全民普及化的推开, 高校学生工作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内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从2000年, 教育部将辅导员定义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到2006年, 教育部将辅导员的身份进一步定位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由最开始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身份逐步向指导学生成长为核心的教育者、服务者的方向发展。

2 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征与现状
2.1 大学生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重要部分
当下互联网时代, 舆情早已具有了强大的影响力。人们靠指尖键盘上形成的字句快速传达着大量信息, 透露着公众的愿望和意向, 表达着某种建议和要求, 并且在无形中施加给网络其意志影响。舆情是实现社会调控的重要力量。网络舆情把传统舆论场所换到了互联网上, 虽然换了形式但也一样表达着社会舆情。

高校网络舆情是公众舆情的一部分, 也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之一, 具有社会舆论的普遍特征。高校网络舆情不仅包括高校师生对社会上焦点问题的讨论, 还包括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校园生活、教学及管理等方面问题的情绪、看法、态度及诉求。教职工的舆情表达途径有效且多样, 但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往往容易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因此, 大学生网络舆情往往最能反映学生的思想动向。

2.2 当下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特征
(1) 相对自由和可控性。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 扩大了人们言论自由度的阈值, 同时也成为了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左右人们思想的隐蔽场所。网络不是不受现实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的, 每一个网民的网络言论也不是不用负责的。很多大学生错误认为, 网络世界作为虚拟世界, 其间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约束的, 以为面对热点问题, 以网络匿名的方式参与讨论, 发表反社会、反人类、反国家、低俗、恶意的言论是不受现实社会的制约和教育的。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 网络不是独立于现实客观世界的, 网络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客观存在, 也是需要遵循相应的社会秩序的。德国批判学派哈贝马斯说:“科学技术的合理性本身也就是控制的合理性, 即统治的合理性。”[2]因此, 网络的舆论自由不是绝对自由的, 其起初的内涵中就包含着控制的成分, 特别是对于造谣生事等有害的网络言论, 及时的发现, 恰当的控制、处理就更加重要。[2]

(2) 丰富多元化的互动。传统社会舆论是由个体在熟知彼此的前提下产生围绕单一话题的现实交流和互动。不同于传统舆论形成, 大学生在网络上说发表的舆论, 互动的方式多元, 内容丰富。大学生除了在传统PC端登录BBS、Blog、论坛、贴吧等自由发表言论和表达舆情,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 大学生网络上表达言论的场所已流行为微信、知乎等手机APP上。这些表达途径和载体的多元化, 表达成本的低廉快捷化, 让大学生群体成为了网络舆论的重要大军。

(3) 隐匿的情绪中包含着非理性。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 社会愈发开放包容, 多元化的价值观形式在社会上出现。大学生群体往往最容易受到影响, 加之年轻人易冲动, 普遍存在浮躁的心理, 在遇到社会热点问题或者身边尖锐矛盾时容易情绪化和非理性。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匿名状态下容易摆脱角色关系的束缚, 不自觉地释放自身的个性化。网络为大学生网民宣泄情绪, 大胆发表意见提供了最佳的平台。网络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大学生释放了自我, 各种情绪、态度往往以最原生态的形式展现在网络上。如果此时发生的某件事情激发了大学生的强烈的憎恨, 他们很容易就会把这一事件和他们所强烈憎恨的其他事情联系起来。而大学生们往往很难意识到, 处于这样状况下的大脑是多么荒唐, 甚至连没有逻辑的煽动都能盲目遵从。

3 大学生网络舆论中辅导员角色面临的挑战
首先, 高校普遍缺乏舆论预警机制, 管理有漏洞。大学生舆情是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晴雨表, 网络作为主要舆情平台。学校通过网络舆情直接了解了最有效、最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所以, 辅导员需要重视网络舆情, 当面对学生的不正确、非理性的思想动态, 应及时采取引导, 必要时实施应对危机处理的措施。重视网络舆情已然是当今互联网环境下,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点之一。个体的行为中, 最初极为细小的变量也会演化成为极大的差异。当下由于辅导员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形成特点和规律了解不深, 对学生群体中隐匿的情绪和想法了解不细致深入, 因此辅导员面对突发的大学生的网络舆情危机往往经验不足, 缺乏相应地完备的预警机制。

其次, 高校辅导员没有网络舆情方面的系统理论指导, 主观采取的措施缺乏科学性, 效果不理想。学校的教育往往被视为标准教育, 传授给学生的也就是标准观念, 尽管标准观念和流行观念总是在相互影响, 但影响大学生们日常行为的却往往是流行观念。学校在学生观念方面的管理引导的工作滞后严重, 往往使得高校辅导员在面对舆情时, 处理方法很难与时俱进。

最后, 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和距离教育让大学教育力下降, “网红”和“网络权威”对大学生影响力变大。大学生群体一方面表现为对传统教育的内心排斥, 一方面在网络上对却表现出对专业、权威的推崇。区别于传统舆论的鲜见的专业见识, 大学生网络舆论日渐凸显出专业化见解支持下的热点话题讨论。有专业知识做支撑的网络讨论有利于开阔学生眼界, 拓展学生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然后, 作为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洞悉者, 辅导员面临着甄别信息意图的挑战。

4 辅导员应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举措
时代在发展, 大学生群体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大学作为教育主体, 应与时俱进, 及时改进管理手段, 顺应潮流, 改变原有的生硬陈旧的沟通方式, 使得年轻学子们在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日常生活苦恼时, 内心缩短对学校、对老师的距离感, 增强信任感。同时, 学校的教育也能达到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效果。如何实现这一教育目标, 辅导员起着重要作用, 及时将学生管理原则和学生诉求之间的矛盾化解成为亟待解决的事情。

第一, 辅导员要进一步加强自身思想素质。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 增强洞察力, 对待学生的网络舆论要持宽容、理解和积极引导的态度。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和胸怀, 高校辅导员就容易把自己的观点绝对化, 狭隘地看待学生的表达意见和诉求, 那势必会在处理大学生网络舆论方面走弯路, 甚至走错方向。

第二,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保证知情及时。沟通不畅的盲点常会掩盖事实真相, 如果辅导员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 那么就可以控制网络不良舆论所可能诱发的严重问题。所以, 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媒介, 与教育对象保持密切沟通和互动,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视辅导员为知心朋友, 在自己辅导员面前有话可说, 有话敢说。

第三, 提高舆情危机处理能力, 面对危机措施要得当。当学生的网络舆情演变为舆情危机时, 其影响力就变成危害性较大, 易造成恶劣影响的社会事件。如果高校一旦发生舆情危机, 就必须果断采取行动予以处理。辅导员作为危机处理的前锋力量, 应迅速了解事态发展情况, 根据上级要求, 结合学生实际, 及时做好安抚情绪, 澄清事实等方面的工作。危机过后, 要及时以恰当的教育手段对相关涉事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5 结束语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着教育领域的改革, 网络逐渐成为大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 也成为大众表达想法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网络的发展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在给高校教育带来新活力的同时, 高校教育者也要清醒认识到,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带来的新挑战。网络上虚拟空间的自我释放和网络上良莠不齐信息, 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而作为学生教育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 应利用好网络做好德育工作, 为学生的成才与社会稳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