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03期 83-85   出版日期:2016-09-25   ISSN:1006-6977   CN:61-1281/TN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对策研究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 借助网络平台, 高校大学生们拓展了自身的视野, 拓宽了知识流通的渠道, 促

进了他们个性的发展。但诸多隐患也随之而来, 如与他人面对面的沟通越来越少, 对于网络变得日趋依赖

, 更容易遭受到网络的侵害, 再加之大学生网络意识普遍淡薄, 受到网络侵害的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 伤

害越来越大。因此, 迫切需要提升高校大学生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使其少受或者不再遭受网络不安全信息

的侵害。

1 新媒体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
在对南通市四所高职院校和一所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发放的《新媒体时代网络安全调查问卷》 (总计发放

1 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共865份) ,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虽然校园网络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且造成了较大损

失, 但现有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总体上依然薄弱,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2,3]

1.1 个人隐私防护意识不强
调查显示, 100%的大学生都有QQ号, 93.4%的大学生都有微信号, 95%的大学生几乎每天使用QQ和微信, 而

近四成的大学生习惯于用自己的生日、学号、电话号码、宿舍号等来设置QQ、微信和邮箱密码, 88.61%的

大学生在网上发布了或曾经发布过自己的真实材料。在问及“当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盗取后你会采取哪

些手段”时, 大多数同学选择了修改密码、使用网络完全产品、报警、法律约束等, 选择提高用户安全意

识的学生不到五成。可见, 大学生防护意识并不高, 对于个人隐私的泄漏缺乏具体的应对措施和预防准备

。[4]

1.2电脑手机的维护意识不强
调查显示, 随着各项便捷网络服务的推出, 70.53%的大学生在手机或电脑上绑定了网上支付功能, 与此同

时却有10.4%的大学生个人计算机或手机尚未安装任何安全防护软件, 31%的大学生未给自己的手机或电脑

设置开机密码, 86.3%的大学生没有定期更换密码的习惯, 80%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会有意识地注意校园网和

微信平台等发布的网络安全方面的信息。在问及关于病毒、木马、黑客等问题时, 大多数同学表现得较为

茫然, 不仅对其知之甚少且九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不会有人企图对自己实施数据盗窃, 更谈不上防范。

1.3 网络诈骗防范意识不强
随着大学生网络群体的不断增大, 在网络购物、网络交友、网络兼职等方面暴露出的安全问题激增。据统

计, 大学生在2012年网购比例为62.8%, 而2015年的大学生网购比例已经超过80%, 网购中遭遇钓鱼网站、

交易信息泄漏、购物欺诈、网络账号泄漏等问题也持续上升。在网络交友方面尤其缺乏防范意识, 对于自

身的个人信息保护缺乏敏感认知。[5]

2 新媒体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
2.1 新媒体下网络不安全因素日趋复杂
近几年, 网络不安全因素呈现出了隐蔽性、多样性、不可预见性的特点。网络不安全因素包括硬件、软件

和网络通信协议等方面。对于网络硬件方面的安全隐患大部分来源于设计, 主要体现在物理安全方面, 后

期补救的效果不大。随着网络终端的迅速发展, 各个商家的竞争日趋激烈, 尤其是各种手机APP层出不穷,

许多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公司为了节约开发成本, 在计算机网络竞争中取得优势, 往往未能对软件的安全

性给予充分考虑。换而言之, 许多网络软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安全因素, 甚至很多“山寨APP”本身

就是木马, 用以吸费和盗取个人信息等。

2.2 新媒体下大学生对网络依赖性逐渐增强
调查显示,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高校“低头族”随

处可见。首先, 在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出行的各个方面, 新媒体所带来的方便快捷已经取代了传统

学习生活的习惯和方式, 很多大学生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网络;其次, 大学生活的特殊性使得很多适应能力

不够的大学生感到彷徨, 三点一线的生活远不如网络世界丰富多彩, 再加之网络上没有老师与家长的约束

和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 所以网络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 很多大学生逐渐对网络产生了强烈依赖

性, 这种超强的依赖性使得他们放松了警惕, 安全意识随之被逐渐削弱。

2.3 新媒体下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问题凸显
(1)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滞后。由于新媒体下大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繁, 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应列入常态化

的范畴。现有的网络安全教育是通过典型案例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通俗易懂, 形象生动,

易于为大学生所接受, 但是由于案例本身具有滞后性, 单纯的案例讨论显然无法穷尽所有的网络安全问题

, 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危害已经形成, 达不到预防的目的。

(2) 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片面。据调查报告显示, 大学生认为目前最需要掌握和了解的网络安全教育方面

的知识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网络安全防范知识、网络法律知识、网络心理健康知识、网络道德和伦理知

识。而我国高校目前的安全教育内容单一, 涉及范围狭窄, 仅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对上述四点内容有简单的讲解, 如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教育、杀毒软件的简介、网络道

德的基本概念等。然而这根本不足以让大学生清晰准确、冷静从容地独立应对各种伴随新媒体时代而生的

层出不穷的网络安全问题。另外, 对于网络安全教育实践环节的严重缺失, 除了少数计算机专业等专业性

强的专业在实践课程中会涉及部分网络安全实践, 其它专业几乎没有。[6]

(3) 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师资缺乏。在新媒体时代, 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一支专业素质强

、能力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使大学生在独立面对各种新的网络安全问题之前能够学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并能时刻警惕和防范网络不安全因素, 更能独立应对各种安全问题。另外, 教育者还要通过网络监督和监

管扫除网络教育盲区。但是, 目前高校中的网络安全教育主要是在新生教育中开展, 承担教育任务的主要

是保卫人员、团委工作人员、辅导员等兼职教育者, 这对于新时期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来说还远远不够。

3 新媒体下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对策
3.1 拓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高校现有的网络安全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内容不够充实全面, 所以应在高校课程体系

中增加网络安全知识的内容。具体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公共计算机课程中的专业知识的扩充与完

善。除了对常用软件、手机APP软件的使用介绍以外, 还应对操作系统设置与安装、计算机工作原理、网

络加密、防火墙工作原理、系统漏洞修补方法、日常维护等软硬件知识进行补充, 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大学

生在网络世界的警惕性和自学能力,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抵御网络侵害的能力。二是思想道德修养公共课中

对于网络道德等知识的扩充与完善。除了网络安全防范知识以外, 还应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

础课上增加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预防网络犯罪教育、大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防护意识教育、

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制教育、大学生网络道德与伦理教育等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能增强大学生在网络世界的

规则感, 不断强化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还能提升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自我约束能力。

3.2 丰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形式
首先, 多开设网络安全知识专题讲座。专题讲座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在网络安全意识培育上是一个

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对近期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也可以对学生平时忽

略但又亟待解决的问题给予方向性的提示和引导。其次, 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网络安全培训的常态化

主要是由新媒体时代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决定的。再次, 开设大学生网络安全实训课程。网络安全意识的

教育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践中去, 因此要给大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 注重大学生的参与度, 真正从认知到

实践去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最后,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安全文化活动。

3.3 建设高水平的网络安全教育队伍
面对新媒体时代网络的高速发展与高校大学生严峻的网络安全意识淡薄现状, 高校迫切需要一支高水平的

网络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网络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同于其它教育队伍的建设, 需要教师具有更强的

时代精神和与时俱进的能力, 对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时事问题要有相当的敏感性, 这样才能够在网络安全

教育中游刃有余。首先, 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组建出最适合的教师团队, 加大投入, 定期对教师

进行专项培训, 从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以及实践性知识三个方面, 强化网络安全教育教师的知识

结构, 提高实践经验方面的专业化技能。其次, 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和学习, 组织技能比武。另外, 还可以

加强与公安部门等社会力量的沟通与学习, 全方位的提升网络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

4 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网络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隐患, 高校大学

生队伍是社会上最活跃的群体, 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庭在积极营造网络良好氛围的同时, 应该加强对

于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的重视, 提升这支队伍的网络安全意识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网络事业的发展, 引

导网络文化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