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03期 13-16   出版日期:2016-09-25   ISSN:1006-6977   CN:61-1281/TN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为当前的农

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1]此后,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 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强化基层党

组织整体功能。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不仅体现了党的执政要求和根本宗旨, 而且符合当前全面深化

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需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在当前世情、国情

、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 农村变化日新月异, 农村基层党组织也面临着新问题、新矛盾、新事

情。而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视角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问题, 不仅贴合党中央号召在

全国范围内进行“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 是党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次缩影, 也是马克思主义群

众观下党的建设新的实践尝试。农村的基层建设与农民的问题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同样地, 农村的基层

建设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而且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败。因此, 立足当前农村基层党组

织的发展现状, 通过群众观视野来探讨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途径, 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展与构建

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借鉴。

1 当前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不断深入, 我国的经济进入了持续发展的阶段, 社会结构也进入到转型期。在新形

势下, 如何保持广大党员的工作作风, 巩固群众基础, 维护好党群关系, 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向前推进, 是

当前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开展了“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一系列群众观的教

育实践活动, 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首先, 当前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仅强化了农村基

层党组织工作能力, 而且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其次, 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

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快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有力维护了农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 而通过目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实践活动, 有助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号召力工作, 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和执行力, 提升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 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2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概述
2.1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概述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 包含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以及群众标准等理论, 是历史唯物主义

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理论源泉, 同时党的建设也

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同志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科学的群众观和党组织建设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具体的国情和实

际, 形成了中国特色群众观以及群众观基础下的党组织建设。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

者。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理论成果, 是党在长期的革

命、建设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起来的重要观点和路线, 是党组织建设必须遵守的根本准则和根本工作路

线。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立场, 是党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政策的始终应坚持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群众路线的具体内涵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

线, 是党领导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联系“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 在马

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引下, 发展中国特色群众观, 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 从各方面改进基层党组织的

先进性和纯洁性。

2.2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概述
马克思、恩格斯首创了工人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 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直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

在新形势下不断推出这方面理论的发展是党建工作创新的重大体现。为此,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

锦涛、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结合中国农村革命、建设的实践中, 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农村基层党建

理论, 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党建理论, 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农村基层党建以马列主义建党理论为指导原则, 与党的实践活动相一致, 是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

村基层党建必须紧紧依靠党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 坚持以制度建设来

保障党组织的作风建设,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下, 还应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加

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 努力在农村范围内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教育实践, 提升农村基层

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

3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在关联性
3.1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当前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于基层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

民群众为主体, 依靠人民群众, 坚持群众观点, 贯彻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 人民群众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始终牢固树立依靠群众、以群众为本的

观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方面要深入基层中了解群众的切实需求和心声, 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为落脚点;另一方面要鼓励基层群众主动参与到农村基层事务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环节中, 发挥

自身的能动性作用, 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第二, 群众观点是巩固群众基础的前提。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导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就是要

树立群众观点, 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为群众谋利益。具体来说, 在建设党组织的过程中坚持群众观点, 扩大

群众的政治参与, 在各项工作环节中牢记密切联系群众, 不断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基础, 扩

大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第三, 群众路线是保持党群关系的纽带。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引下,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的是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表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必须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 坚持党的各项方针

政策以群众为本, 为群众谋利益, 同时将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做到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

人民共享。[2]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能够更好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维护好党群的关系, 提高党

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 为积极创新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方向。

3.2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第一, 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责看,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日常事务的管理中具有领导、监督的职能, 但其代

表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体现的是服务的本质, 而服务的对象又是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

的性质存在一致性, 而基层党组织在执行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群众观点, 即一切为了群众、一

切依靠群众, 为群众谋利益, 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涵, 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根本要

求。

第二, 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看, 在党的各级组织等级划分中, 农村基层党组织位于全党执政等级的最

末端, 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最为直接。因此, 一方面在了解群众的需要和心声时, 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充分

发挥出服务群众的职能作用, 最直接地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同时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 始终保

持好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 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 强化工作作风建设,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这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4 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
4.1 强化理论教育, 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
首先, 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坚持在全党深入学习“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平台

上, 强化每一个基层党员深入学习党章、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 争做一名合格党员, 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坚

持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 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其次,

鼓励基层党员参加夜校、电大等, 加强新农村建设、新型科学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理论的学习, 提高基层

党员干部的技术教育,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而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关键在于提高党员

的队伍素质, 党员队伍的素质提高又体现在党员的管理方面。这涉及到管理党员的方方面面, 包括入党申

请、资格审核、日常管理和继续教育等, 严格控制好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同时, 不仅要求基层党员从思想

上认同, 而且在行动上也要与党保持一致, 真正地全方面提升整个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

4.2 优化队伍建设, 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
党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 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

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应切实优化党员队伍建设, 提高基层党组织

服务群众的能力。为此, 一方面应拓宽农村基层党组织人员的选拔途径, 不断扩大用人的范围, 打破地域

、职业界限、身份地位, 注重从大学生“村官”、农机致富能手、退伍干部、西部计划人才、外出返乡致

富能人中选取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 鼓励企业单位、集体单位优秀的人才参与基层党组织的管理中。[3]

另一方面, 在选拔农村基层干部的任用标准上, 侧重从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群众基础等方面来进行选聘

。同时, 对选聘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同志, 要定期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等理论, 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

并且健全和实施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激励约束机制, 加大政策支持、激励、奖励, 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党员

,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激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活力, 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真正做到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

4.3 健全制度体系,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的群众工作是党赖以联系群

众的桥梁, 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因此, 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首先, 建立和完善责任落实机制。按照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 明确各项事务的具体负责人, 确保责任

到位、工作到位, 切实形成一把手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觉建工作责任体系, 增强群众对村

干部工作能力的信任。其次, 建立完善管理监督机制, 规范农村党员干部工作行为。对村干部在培养教育

、目标考核、选拔任用、评议审计、经济待遇等方面实行规范化管理, 不断完善和落实工作制度和工作程

序。同时, 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对村内的事务活动、财务管理、民主评议流程、结果等规章制度进行

公开, 严格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和行为, 促进基层民主建设, 让广大人民群众也参与权利的监督, 人

民群众真正实施他们的监督权,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服务群众的标准、评价、奖惩等方面根据实际情况

加以修订, 提高制度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逐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

4.4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 贯彻群众路线的新举措
坚持问题导向, 解决突出问题, 是习近平群众路线思想的鲜明特征和价值追求。当前,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

中最突出的就是工作作风问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求我们重视党的群众工作和工作作风问题, 因为作风

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 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人心向背。[4]为此, 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 应坚

持将党内整风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相结合, 树立问题导向意识, 将基层干部的生活作风是否端正、工作作

风是否务实等列入选拔和日常考核中。通过召开基层党组织干部、服务对象和普通党员群众代表的民主测

评大会, 对基层领导干部的作风表现情况进行民主评议, 真正把群众路线贯彻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的各

个环节中, 从而进一步拓展践行群众路线的新领域, 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府执政为民与人民群众民主

参与政治事务上发挥主体性地位的有机统一。[5]同时, 应立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加大反腐

倡廉力度, 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融入每一项工作中, 充分发挥群众路线的指导意义和实践属性。

5 结束语
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在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生产生活的

第一线, 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 农村基层党组织发

展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不相适应的问题对党组织发展提出了新挑战。而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

指导思想, 在不断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为我党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

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为此,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是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要求, 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工作环节, 更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民族伟

大复兴的组织保障。